绿证审核如山倒已达500万,售卖却如抽丝,绿电消费何时上量

2023-06-13 04:30:02来源:

      从今年2月3日,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到如今,绿证终于放开售卖了。

7月1日,中国绿色电力证书自愿认购启动。现场气氛火热,奥运冠军来了,花样滑冰奥运冠军申雪作为绿色电力消费形象大使,以个人名义购买了5个绿证,经过评价其家庭用电实现了100%来自绿色电力。

都觉得这是件光鲜的事,就连朋友圈也刷起绿电消费风,仿佛不买张绿证就觉得自己作为能源从业者忝列其中了。据水电总院统计,截至7月1日当天晚上22点,绿证自愿认购平台上个人认购绿证数量就达到435个。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在启动仪式上指出,绿证自愿认购交易正式启动,为愿意购买和使用绿色电力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便捷的渠道,这一举措将激活绿色电力消费市场,破解资金和价格制约,释放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潜力。

绿证交易火热开场

从宏观上来看,中国绿色电力消费潜力也确实巨大。此前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曾提到,全中国13.75亿人口,如果人均年用电20%来自绿色电力,全国2千多万家企业,如果10%的企业年均支付5万元购买绿色电力,全社会将2千多亿元的绿色电力购买潜力。

截至2016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亿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5%;非化石能源利用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3.3%,比2010年提高3.9个百分点。到今年5月底,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54亿千瓦和8845万千瓦,均居全球首位。

但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问题却日益严峻。据国家发改委能源所测算,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缺口将达到700亿元。

而此时绿证的推出某种程度上也是为缓解补贴资金缺口及不断扩大的“弃风弃光”现象。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处长侯守礼表示,绿证制度有利于通过市场化方式,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募集更多资金,促进能源转型。同时,也为未来建立市场化机制积累更多经验。

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披露的信息,近日其已完成了第三批2546235个绿证的核发工作。截至6月27日,累计核发绿证2907417个,涉及102个新能源发电项目,其中风电94个,光伏8个,合计装机容量654万千瓦。

而论坛上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郑声安透露,目前全国已经完成审核的绿证数量已经接近500万个。

绿证认购平台(http://www.greenenergy.org.cn)披露了从7月1日平台上线到今天(截至7月3日下午16时20分)的绿证交易情况:

 

 

 

 

 

 

目前已有604认购者,认购891个绿证。陆上风电、地面电站补贴强度不同,因此风电和光伏绿证价格和交易量存在着较大差异。平台交易的主要是风电项目,价格在176.6元到306.5元之间。

包括明阳智慧能源集团、北京国能日新、摩拜单车、金风科技、新疆哈密政府等在内的众企业、政府也加入到绿证购买队伍。其中明阳申请购买总计超过1200万千瓦时绿证,以实现2016年明阳工业园100%绿色电力消费,也成为全国首批申请购买绿证数量最大的单位。

值得注意的是,7月3日已经有了光伏绿证的挂牌出售。目前光伏绿证成交量8个,成交价格772.3元,该项目为青海大唐国际共和一期20MW并网光伏电站项目。

 

 

目前参与绿证交易的卖方主要是华能、华电、国电投、大唐、华润、中节能、中国水电这些企业。

 

 

除了贡献情怀,还能得到什么?

绿证自愿交易启动后,有欢呼、赞美与支持,但也有些不同声音。比如从昨晚开始,圈内就在传,有人认为绿证平台方水电水规总院有“私吞公款”之嫌,因为在绿证购买时,出现的收款方显示的是“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Orz)

为此,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徐国新被迫实名发言来辟谣,他表示,所有购买者实时支付的资金,按照银联公司的统一规定,都会在第二天打到出售绿证的发电企业银行账户上,水电水规总院账户上并未收到任何绿证购买款项。

这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绿证所面临的现实处境。目前绿证还只是停留在自愿认购层面且绿色电力证书经认购后不得再次出售,未来才会根据市场认购情况,自2018年起适时启动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和绿色电力证书强制约束交易。

作为出售方,自然绿证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补贴拖欠问题,更快地拿到资金,优化现金流,但绿证的最高价格不得高于所对应的度电补贴,而且购买后不得二次交易,也就是说发电商最多只能拿回补贴。

作为企业和个人,购买绿证,除了为绿色能源贡献的情怀,还能得到什么,未来怎么保证他们购买的可持续性?根据上文统计,目前认购了891个绿证,这与500万比起来只是毛毛雨。

另外,同样都是绿电,那是不是大家都抢着去买广东、湖南的风电,光伏就没有竞争力了?虽然从之前“领跑者”招标价格来看,光伏电站招标价格已经到了0.42元/kwh。

可能对苹果、谷歌、阿里等等这样的科技企业来说,标榜使用绿电是种时尚,也是为了提升自己企业的CSR美誉度。但对用能大户的工业企业来说,200左右的一个绿证还是很大的一块附加成本,尤其是在当前“三去一降一补”的背景下。

此外,目前用的电实际上是已经包括了1.9分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费,再这之上还要继续多出一部分绿证的钱,那岂不是有交叉重叠?另一方面,绿证交易体系与之前的碳交易如何衔接?

此前有能源局官员表示,“绿电自愿消费应该是一个很愉快的过程,而不是大家都咬着牙去买绿电。我们不能把绿色电力做成一个奢侈品”。他提到,并不期待高能耗的企业成为绿证购买的主力军,像钢铁、水泥等行业对电价的敏感性比较大,“我们期待绿证的购买方是那些能源成本在整个生产成本占比非常低的企业,像高新技术企业”。

对于绿证不能二次交易,该官员表示,允许二次交易会提高市场的活跃程度,但是也会增加交易成本,甚至可能会出现囤积的行为,同时最关键的,是会使得绿色证书成为某种意义上的金融交易品种,不管是管理的机构设置要求还是管理的难度都会剧增。

而针对绿证与碳交易,他认为,在欧洲很多国家,碳减排交易和可再生能源绿色证书交易也是长期并存,每1兆瓦时新能源电力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基本是一个确定的量,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过程中,只需要明确绿色证书背后所代表的减排权益的归属即可顺利地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外界所担心的过补贴或者二次补贴的问题,实际上完全可以通过界定交易边界的方式化解。

THE END